1. <delect id="kkdua"></delect>

    <input id="kkdua"><li id="kkdua"><address id="kkdua"></address></li></input>
  2. <var id="kkdua"><output id="kkdua"><form id="kkdua"></form></output></var>
    
    1. 首頁 > 品牌人物 >品牌人物詳情

      追憶年華,“鏡”水深流 ——小記民國時期南京眼鏡行業

      寧海商標2019-02-07

      微信圖片_20190107150208.jpg

      本文編者:

      南京市老字號協會會長、江蘇省眼鏡協會執行會長——孫勤國


      據史料推測,眼鏡在千余年前就已現世。眼鏡行業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,伴隨著個體手工業的發展,因其迎合了國民需求而一路壯大、日漸繁榮、技藝愈精,成為中國手工業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亮睛一筆。


      從文獻記載來看,宋朝時期就有人用上了眼鏡。南宋趙希鵠《洞天清錄》載:“叆叇,老人不辨細書,以此掩目則明?!薄皡Α?,就是老花鏡,說明在宋朝,供老花眼使用的眼鏡已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。宋人筆記《暇日記》還提供了這樣一樁事例:“史沆斷獄,取水精十數種以入,初不喻,既而知案牘故暗者,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?!彼?,即水晶。史沆是北宋蘇洵的同鄉兼朋友,他在擔任執法官時,可能得了老花眼,因此要借助水晶制成的眼鏡來閱讀案卷。不過,此時的眼鏡,形制不似目前的帶鏡架雙片眼鏡,而是單個鏡片,無鏡架,使用時以手舉持,就如使用放大鏡。


      明代關于眼鏡的資料漸多,明人所繪《南都繁會圖》,畫中便有幾名戴眼鏡的老者。到了明末,杭州已經成為我國早期眼鏡制作的聚集地。赴杭州學習的蘇州人孫云球,勤奮好學,刻苦鉆研,探討測量,精于制造,又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著成《鏡史》一書,令市坊依法制造。孫云球采用水晶為原料,磨制成各種凹凸鏡,根據近視、遠視的不同,隨目配鏡,從而使視力得到矯正。繼孫云球之后,褚三山等光學大師又相繼誕生,他們推動了蘇州眼鏡業的快速發展,蘇州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眼鏡業的制造基地。


      微信圖片_20190107150218.jpg

      《南都繁會圖》


      隨著制造工藝日漸普及,眼鏡價格一路走低,成為尋常日用品。據清初葉夢珠《閱世編?食貨六》記載,眼鏡“順治以后價漸賤,每副值銀不過五六錢。近來蘇杭人多制造之,遍地販賣,人人可得,每副值銀最貴者不過七八分,甚而四五分,直有二三分一副者,皆堪明目,一般用也”。清朝時期,除國都北京外,蘇州已是全國貿易和輕工業軸心城市,是當時中國的發達城市之一,手工業眼鏡制造也已十分發達,眼鏡的交易量相當可觀。


      清朝末期,南京登上了中國眼鏡業發展的歷史舞臺。到民國時期,南京眼鏡業與上海、蘇州一樣發展得繁華興盛、生機勃勃。就目前可獲得的資料看,這主要得益于南京的地理、歷史和政治優勢。南京地處長江之畔,地理位置絕佳,素有“六朝古都,十朝都會”的美稱,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,源遠流長,底蘊深厚,遺存眾多,名人輩出,商貿自古興旺。南京是民國時期的國都,也是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軍事、商業的中心,各路政要、文人、商賈云集,1937年時的南京人口高達100萬,奠定了包括眼鏡業的整個商貿業繁榮發展的基石。


      據1947年11月1日南京中央日報記載,當時在南京市社會局登記的商戶為15679戶(不含手工業者),涉及食品、雜貨、鐘表眼鏡、布匹、百貨、服裝、家具、煙酒、娛樂、旅餐館、裝飾品等11個類別。其中鐘表眼鏡行業(含鐘表、眼鏡、玻璃)有297戶(轉摘自民國書報簡訊社《南京概況》),可謂人口聚集、街市繁榮、貿易活躍。


      民國時期的南京眼鏡業,呈現出幾個顯著的特點


      01.店鋪數量眾多


      民國時期的南京有部分眼鏡商戶是經營鐘表兼營眼鏡,也有一部分專營眼鏡?,F查證的歷史資料中經營眼鏡的店鋪有20多家,包括晉豐鐘表眼鏡店、上海眼鏡商店、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南京分公司(南京吳良材眼鏡店)、精益眼鏡商店、三星鐘表眼鏡店、茂昌眼鏡店、偉都鐘表眼鏡店、四明眼鏡店、新華眼鏡行、承記鐘表眼鏡店、光明眼鏡店、光華眼鏡店、亨得利鐘表眼鏡店、新藝眼鏡店、馮福記眼鏡店等。


      02.知名商號增多


      從查證的資料來看,民國時期在南京影響力較大的、經營眼鏡的店鋪首推馮福記馮氏家族,于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在南京陸家巷開辦了馮福記眼鏡;其次,精益眼鏡公司于1933年在南京開設精益分號;再則,亨得利鐘表眼鏡行于1935年在南京開設亨得利鐘表眼鏡分行。丹陽人眭兆麟和合伙人于1937年在南京朱雀路開立了四明眼鏡店。光明眼鏡店于1941年開業。茂昌眼鏡公司于1946年在南京太平路楊公井設立了茂昌眼鏡分公司。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于1946年在南京大行宮開辦了吳良材眼鏡分公司(南京吳良材眼鏡店)。


      03.地域相對集中


      上述眼鏡店大多集中在新街口、夫子廟、三山街、太平路、中華路和下關等繁華地區,這些地區也是南京百姓居住聚集區和商貿集中區域。


      04.同行競爭激烈


      公元1946年10月15日,號稱“中國第一老牌”的吳良材眼鏡公司南京分公司(南京吳良材眼鏡店)開業之日在南京中央日報上刊登巨幅開業預告,引起社會關注。茂昌同時也刊登廣告,可見當時眼鏡同行競爭之激烈。吳良材眼鏡公司南京分公司開業當日,邀請了民國時期南京政府馬元放副市長和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、國民政府教育部長、立法院副院長陳立夫的女兒陳澤容小姐剪彩,這也說明了當時南京政府對眼鏡行業的重視。


      05.各地行家云集


      歷史資料顯示,在南京經營眼鏡店的主要有蘇州人陳祖德、王翔興、胡賡佩、朱家浩、馮自新、吳國城、吳賢;上海人邵慶榮、邵慶棠、胡賡佩、周錦源;浙江人王光祖、胡紹玫、胡偉鳴;南京人易禎祺、匡光鑫、柳安淦;丹陽人史云麟、眭兆麟等。從這些眼鏡業老板中可以看出,蘇州人占的比例較大,其次是上海人和浙江人,而蘇州精益眼鏡店的經理王翔興曾給清末皇帝溥儀驗光配過鏡,人稱“眼鏡王”。


      06.行業自律較強


      上世紀40年代末,南京鐘表眼鏡行業為規范經營行為,加強行業自律,成立了同業公會籌委會。經過推薦選舉,由首都鐘表行經理俞康年任籌委會主任,南京人王永興擔任南京特別市鐘表眼鏡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。在民國時期,南京的眼鏡企業就已經有了較強的法治意識,倡導人權平等,司法保障,主動為企業聘用常年法律顧問,保障企業經營的合法權益。


      抗日戰爭爆發,南京市商業遭遇重創,期間部分企業遷往山城重慶??谷諔馉巹倮?,民國政府返都南京,再度恢復往日的繁榮,車水馬龍,熙熙攘攘,門庭若市,人聲鼎沸。僅民國政府返都后,南京新開張經營的眼鏡店就有茂昌、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南京分公司(南京吳良材眼鏡店)、偉都、大成、亨德利五家。


      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細”。民國時期,老品牌的眼鏡企業長期積淀的文化和工匠精神是企業經營的基石。每家眼鏡企業都有自己的店訓——馮福記眼鏡的“查驗精致、精工細配”;南京吳良材眼鏡的“驗配考究、貨真價實”;精益眼鏡店的“精益求精”;四明眼鏡的“明鏡古今、四海擁戴”,這些匠心鑄就的店訓推動著老字號企業的傳承和發展。


      編者語:


      在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“老字號”眼鏡,都各自經歷了艱苦奮斗,有的至今仍然歷久彌新。


      歲月如歌,在我們回首過往、了解行業歷史的同時,或許也能從中品讀出一些新的滋味。


      *本文轉載于《 中國眼鏡科技雜志 》,已獲得文章編者同意授權發布。


      1

      ? 江蘇省寧海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蘇ICP備09067287號-1 

      24小時

      在線咨詢

      全國服務熱線

      400-1010-989

      關閉
    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

      登錄寧海官網

      沒有賬戶 ? 立即注冊

      *驗證碼錯誤